首页

初九洛芸

时间:2025-05-28 17:48:38 作者: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浏览量:42968

  在对外开放等四个方面实施十六项政策举措

  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权威发布)

  本报记者 罗珊珊

  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9日审议通过《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近日商务部受权发布。5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介绍,1984年,在借鉴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在沿海城市设立了首批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开放力度、经济实力和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到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达到232个,创造地区生产总值达16.9万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级经开区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积极发展。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外贸外资“第一梯队”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232个国家级经开区共有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9.9万家;2024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进出口10.7万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国的23.4%和24.5%。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综合配套优势显著增强。目前,国家级经开区里的各类经营主体已经超过490万家,其中包括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过1.5万家。

  创新优化管理体制,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目前,约60%的国家级经开区内设机构数量不超过10个,可为企业提供全流程、高质量的便捷政务服务。

  “当前,国际经贸秩序正在遭受严重冲击,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国家级经开区稳外贸稳外资主阵地的责任担当更加凸显。”凌激介绍,《工作方案》共提出四个方面16项政策举措,把国家级经开区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力争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

  一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国家级经开区是外贸外资的“第一梯队”,是“投资中国”的优先选择,也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工作方案》提出支持举措: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支持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指导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等。

  二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国家级经开区产业聚集度高、先进技术的应用场景多,为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将支持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商业转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发展。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制造业发展提质升级、数实融合,孵化未来产业,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智能工厂、算力基础设施等。

  三是在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工作方案》聚焦体制机制、管理效能、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了优化园区运营模式、推动行政管理主体与开发建设主体相对分离、完善激励机制、下放省市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等工作任务。涉及企业关注的问题有“高效办成一件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包容审慎监管、智慧监管等内容。

  四是在要素保障方面,涉及土地、能源、人才、资金等工作,《工作方案》出了多项“实招”,比如支持各地为国家级经开区单列年度土地指标,允许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产业项目,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等。鼓励各地创新发展模式,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提升综合利用水平。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8日 03 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回应两岸对话协商议题 国台办强调“九二共识”

“俄罗斯一直在支持全球反恐事业中,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力,但同时俄罗斯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漏洞,因此也为恐怖组织发动袭击,创造了一些客观上的机会,从而导致此次袭击发生。”张弘分析称。

东西问丨杨宾:如何从影视合作洞见中拉文明对话?

记者以前常到十五奎巷,那时候唯一的印象就是破败杂乱,经过整修,现在十五奎巷的马路平均被拓宽两米,从路口望去,整修一新的沥青路面,青瓦白墙的民居让人觉得视野清爽开阔,与印象中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华电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项目位于距离柬首都金边350公里的戈公省豆蔻山深处,无边的绿色森林中一汪湖水倒映着蓝天,像一颗宝石嵌于其中。水库大坝上中柬双语的“开发水电,福泽百姓”大字格外醒目,述说着中国企业开发绿色能源、促进经济发展、造福当地百姓的故事。

探索自然保护地群创新联盟 青海形成祁连山生态保护合力

德宏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旻表示,“我们将全面加强美术创作工作,重点打造‘一带一路’美术展览品牌,着力搭建中缅两国艺术家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两国艺术家进行多领域深度互动,繁荣两国美术创作。”

大风沙尘雨雪降温齐袭北方 南方多地有暴雨

邱勇在4日晚间的欢送晚宴上表示,要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构建更多平台,让两岸青年走得更近、走得更亲。两岸高校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具有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础。面向未来,要推动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进一步加强两岸教育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